AI导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推动乡村振兴。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标志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阶段。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深入部署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有序衔接帮扶政策与工作的具体措施。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任务,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帮扶效率,构建全面的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并对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实施分层分类的帮扶策略。

完善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机制

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超过六成的监测对象成功摆脱了返贫致贫风险,整体风险处于可控状态。然而,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的工作机制,确保精准识别每一个监测对象和有风险的个体,强化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与就业双轮驱动

目前,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出了具有强大带贫益贫能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4051元增长至2023年的16396元,增速持续超越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农业农村部指出,要细致规划并落实明年“三农”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在产业方面,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需稳定在60%以上,着力提升帮扶产业的质量,根据地方特色提出脱贫产业的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策略。在就业方面,确保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充分利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2025年,作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全力以赴,为乡村振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