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华福证券发布双抗行业报告,指出TCE双抗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同时面临实体瘤治疗挑战。报告还探讨了双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

财中社12月30日电华福证券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双抗行业的深度报告。报告指出,双抗作为抗体工程化产物,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赋予了产品多样化的性能,这使得双抗药物具有显著的非标属性。因此,在评估双抗药物时,需采用“产品”逻辑进行比较,而非简单地套用“赛道”或靶点思维。

T细胞桥接器双抗(TC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双特异性抗体作用机制,其能够同时结合肿瘤特异性相关抗原(TAAs)和T细胞受体(TCR)复合物的固定成分CD3,从而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TCE双抗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所有可用的T细胞,而不局限于肿瘤特异性T细胞,这使得其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作用机制上看,TCE与CAR-T疗法存在相似之处,但两者在靶抗原的选择和作用方式上又有所不同。

在血液瘤领域,TCE双抗已经表现出强大的治疗效果。例如,CD20/CD3格菲妥单抗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时,CR率达到了50%,且相比CAR-T疗法具有低成本的优势。新一代CD3双抗的开发则更加注重降低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缓解率和延长半衰期。例如,AZD0486和CN201等新型全人源CD19/CD3双抗在减少细胞因子释放和降低神经毒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实体瘤领域,TCE双抗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肿瘤抗原脱靶造成毒性和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浸润不足及反向招募T细胞亚群。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已经出现。例如,DLL3倍CD3双抗Tarlatamab已经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这标志着TCE在实体瘤领域的首个突破。为了克服CD3双抗在实体瘤的靶向肿瘤外毒性问题,目前研发的主要方向是高表达高特异的TAA靶点(如EGFR、CLDN18.2)和前体药物给药。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TCE双抗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TCE双抗具有“现货”、更安全、成本更低等优势,但其能否实现深度的组织清除、长期用药是否会持续有效以及和免疫抑制剂联用是否会降低杀伤效力等问题仍需长期数据验证。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TCE双抗有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