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河南作为“中原粮仓”,通过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创新之路,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产业升级。

中新社新乡12月28日电 (刘亮 王宇)河南省,被誉为“中原粮仓”,在中国粮食生产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揭示,河南以占全国十七分之一的耕地,产出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以及超过四分之一的小麦,保障了本省一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并每年向全国调出600亿斤的原粮及制成品。

这份丰盈离不开河南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深入新乡市,探访了中原农谷,这一河南“三足鼎立”科技创新格局的关键一环。中原农谷不仅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镇,也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基地。通过集中布局“育繁推”资源,中原农谷已在粮食、油料、畜禽、果蔬等八大领域实现了育种全覆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锦鹏指出,优质种子是确保粮食产量和粮农收益的基础。以中原农谷推广的“普冰03”小麦品种为例,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实现了高产、稳产、多抗的特性,成为中国首个国审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的新品种。

中原农谷在“普冰03”的培育和推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供科研支持和成果转化平台,还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其市场化进程。随着政策引导,中原农谷的“磁吸”效应日益显著,汇聚了众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种业企业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形成了产学研贯通、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

在保障种子质量的同时,河南正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迈进。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董事长孙剑表示,他们正致力于将河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转化为形状多样、口味独特的美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千味央厨通过“微创新”,推出了卡通猪猪包、鱼形八宝饭、糍粑油条等多个“爆款”。其中,速冻油条经过数千次试验与改良,衍生出火锅油条、糍粑油条等多种口味。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也满足了餐饮企业打造多样化用餐场景的需要。

市场反响热烈,千味央厨油条最高日销达840万根,蒸煎饺最高日销660万颗,卡通包最高日销88.3万颗。公司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并拥有数十项涉外观、食品加工新型专利。在河南,提升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创新性已成为食品企业的共识。目前,河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六千家,包括双汇、三全、思念、蜜雪冰城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创新在海内外市场持续扩大影响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