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AI导读:
我国森林食品年产量超2亿多吨,成为第三大农产品。森林食品产业面临规模化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等挑战,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激发经营主体参与动能、吸引市场关注,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日前,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已超过2亿多吨,这一产量规模使森林食物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当前,“大食物观”的理念正在被广泛推广,它鼓励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探索更多食物来源,其中“向森林要食物”成为重要一环。这一战略定位不仅为森林食品产业的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凸显了森林食品在食物供给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森林食品种类繁多,涵盖了木本粮油、经济林产品、林下中药材等众多领域,这些产品以其绿色、生态、健康的特性,符合了当前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森林不仅是“粮库”,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在保障粮食安全与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进程中,森林食品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于实现“大食物观”下多元化食物供给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食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油茶、板栗、核桃等经济树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有效提升了我国油料的自给率。同时,铁皮石斛、黄精、茯苓等林下中药材的复合经营模式也在部分地区得到广泛推广,显著提高了林地的综合利用率。此外,蓝莓、黑木耳、竹笋等高附加值的野生果实和食用菌也逐步实现人工栽培,为森林食品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森林食品规模化基础薄弱、技术研发与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森林食品生产高度依赖特定资源禀赋,且受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制约,难以实现广泛区域内的一致性生产。同时,大部分在售森林食品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保鲜、包装和加工技术投入有限,导致销售周期短、贮藏困难。
针对当前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承担起“粮库”的职责,还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学育种和精深加工提升森林食品供给质量。另一方面,要激发经营主体参与动能,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林农协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森林食品生产规模。此外,还需吸引市场关注,以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增进森林食品需求,让森林食品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健康食物选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