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26日,“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分论坛活动——高校大模型产业发展与技术交流活动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聚焦高校大模型前沿成果与人才培养,旨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中证网讯(记者康曦)12月26日,备受瞩目的“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分论坛活动——高校大模型产业发展与技术交流活动,在成都高新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深入探讨了高校大模型的前沿技术成果与核心关键,致力于构建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拓宽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空间。

在活动中,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知名学府纷纷展示了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熊德意带来了题为“多语言大模型FuxiTranyu与价值对齐”的精彩分享,他强调,构建多语言大模型不仅有助于体现各国语言的独特背景和文化,还能整合相关知识,提升模型的多元性和实用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王本友则详细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华佗GPT的发展历程、多模态和多语言扩展情况。他还展望了大模型技术在模拟病人培训医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医疗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高校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培养的推动策略”以及“大模型时代高校与企业新型关系的构建:前沿研究、算力与深度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熊德意教授指出,构建大模型时代的高校与企业新型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双向奔赴。高校应更加注重实践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而企业则应瞄准前沿技术,与高校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发展。作为高校大模型创新发展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期望联盟能够成为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的重要平台。

此外,中科曙光作为联盟的首批企业成员,表示未来将根据联盟成员的具体需求,提供算力支持,共同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