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深陷困境,行业转型压力巨大
AI导读:
德国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申请破产,欧洲小型汽车供应商陷入困境。博世、采埃孚等巨头纷纷裁员,适应行业转型。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大幅增长,欧洲汽车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12月25日,参考消息援引彭博社报道称,德国历史悠久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因长期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已申请破产,其1500名员工面临失业困境。这家成立于1796年的企业,从金属制品起步,逐步转型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历经数百年风雨,却未能挺过当前欧洲汽车行业的寒冬。
格哈迪公司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欧洲小型汽车供应商困境的缩影。随着欧洲头部车企陷入困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亦感受到巨大压力,纷纷裁员并计划关闭或出售工厂。德国博世公司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裁减汽车部门5500个岗位,并减少万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薪酬,以应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及电动汽车转型缓慢等问题。
此外,采埃孚、大陆集团及法国佛瑞亚等汽车零部件巨头亦纷纷启动裁员计划,以适应行业转型。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分析师指出,电气化、自动驾驶及软件中心化汽车的兴起,要求企业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供应商在转型中面临多重压力。若转型速度不及预期,企业将面临前期研发投入无法迅速转化为经济回报的风险,甚至可能承受订单削减或延期的损失。
中国市场方面,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幅增长,市场份额高达64.1%,而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则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表示,汽车行业快速转型的后果正在逐渐显现,未来十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员工数量预计将减少20%。与汽车制造商相比,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更低,未来或将有更多裁员消息传出。
分析认为,欧洲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软件解决方案方面落后,导致其供应商也遭受连锁反应。供应商的零部件销量已减少,现在又受到电动汽车和软件系统销量预测下调的打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