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企业纷纷减产,多晶硅期货上市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AI导读:
近期,硅料生产企业纷纷宣布减产计划,多晶硅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行业库存和产能出清,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国内硅料生产企业纷纷发布减产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
12月24日,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宣布减产。该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但受西南地区冬季枯水期电力价格上升及光伏产业行情低迷影响,旗下永祥股份将有序安排下属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进行技改及检修,实现阶段性减产控产。
同日,大全能源也发布类似公告,表示将启动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有序减产控产。大全能源已形成年产3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是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目前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西南地区电力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会企业集体约定控制产能和出货,避免恶性竞争。
华鑫证券分析认为,光伏行业自律框架已形成,去库存和降负荷将逐步落地。此次两家企业宣布减产是行业自律的体现。
山西证券表示,硅料企业通过降低开工率来缓解库存压力,预计需要3个月或更长时间消化库存。库存拐点出现后,价格有望小幅上涨。
此外,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12月13日,证监会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注册。多晶硅期货合约于12月26日起上市交易,成为我国第三个新能源期货品种。
华鑫证券认为,多晶硅期货市场虽不直接消纳硅料库存,但可作为新的库存蓄水池,有助于行业库存和产能出清。
隆众资讯指出,多晶硅期货上市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头部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获得新销售渠道,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据证券时报统计,多晶硅相关概念股中,有10只个股获得3家及以上机构评级。其中,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行业龙头关注度最高,均有15家以上机构关注。
尽管机构预测隆基绿能、通威股份2024年全年将亏损,但预计在行业成功筑底后,两家龙头公司业绩将迎来逆转。2025年和2026年,两家公司盈利金额均预计超过40亿元和70亿元。
此外,机构预测大全能源今年全年亏损,但2025年盈利金额预计达到14亿元左右。盾安环境、南玻A的业绩也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增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