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OpenAI正考虑亲自下场开发人形机器人,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2025年或将成为业内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葛佳明)据The Information最新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OpenAI正酝酿亲自涉足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的研发领域。在过去一年中,OpenAI多次释放信号,表明其对人形机器人项目的热情再度高涨,不仅投资了专注于机器人硬件和软件开发的初创公司Figure和Physical Intelligence,还重启了四年前解散的内部机器人软件团队。

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OpenAI当前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大语言模型和算力支撑。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人形机器人项目目前并非OpenAI的首要任务,其研发重心依然聚焦于强化高级推理模型和开发AI助理。尽管如此,OpenAI考虑亲自开发人形机器人,无疑彰显了其在搜索、网络浏览器、服务器芯片和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的雄心壮志。

高盛预测显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40亿美元大关。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大胆预测,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高达100亿台。这一预测基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特种作业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特斯拉自2021年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以来,不断推进相关研发工作。2023年12月,改进后的Optimus第二代惊艳亮相,凭借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的强大支持,实现了灵活行走、下蹲起立、抓取物品等一系列动作。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于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届时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投入工作。

马斯克在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进一步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过1:1,甚至达到2:1,预计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亿至200亿台,潜在市场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也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50种不同的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研发阶段,特斯拉的Optimus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提高产量却面临巨大财务挑战。然而,随着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发布,以及多家机构对2025年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的预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

在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浙商证券和中信证券等机构均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之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商业化落地可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