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新规发布
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重点聚焦优化技术指标体系、完善标准规范等,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该规范是对2019年版本的全面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当前技术水平提升与行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有序投资与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管理。
与五年前相比,新版规范条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与更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新版规范条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优化技术指标体系、更新完善标准规范、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以及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选址要求。
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新版规范条件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技术工艺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将冶炼过程中锂回收率的技术指标从不低于85%提升至不低于90%,并新增了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5%等技术指标,以此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同时,新版规范条件还补充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拆解和编码标准,更新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增加了研发费用占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收入比例的要求,旨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
根据《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回收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自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遴选并培育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了五批共148家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就近回收、就近处置”,如江西赣州、湖南长沙等地已经形成了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然而,当前行业投资扩张速度过快,部分地区已建的综合利用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亟需引导行业有序投资、合理布局。为此,新版规范条件明确了规模和产能要求,进一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如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1000万元、实缴资本不少于500万元、梯次利用产能不低于1000吨/年、再生利用产能不低于5000吨/年等,这将推动综合利用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鉴于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备受关注。新版规范条件新增了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的相关要求,明确规定梯次利用电池不得用于电动自行车等,这将有助于完善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此外,新版规范条件还要求企业应建立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机制,并增加了再生利用产品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以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李力建议,应加快废旧电池绿色设计、残值评估、产品质量、废料进口、碳核算等标准的研制工作,并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同时强化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国内外交流合作。
据透露,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遴选并培育一批水平高、行业带动作用显著的标杆企业,同时加强动态监管,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以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