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将从产品研发至医保准入等方面完善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政策,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支持创新。

为支持创新药械发展,我国正逐步构建从产品研发至医保准入及市场使用的全链条支持政策体系,同时保持医药产业对外开放并强化监管。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通过深化监管改革,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生态,加速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型,满足民众对高质量医药产品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管线贡献率从2013年的4%跃升至2023年的28%,超过欧洲,仅次于美国。十四五期间,国产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分别达到123个和195个,2023年创新药市场规模达到850亿元。

然而,医药产业仍面临基础研究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产品质量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同时,生物医药市场投资下滑,医药企业创新投入面临压力。为此,7月5日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统筹运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促进创新药发展。

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国常会进一步细化审评审批、对外开放、创新产品定价和支付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提高审评审批效率,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减免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强创新监管,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文件均强调扩大医药领域对外开放,如允许在多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业界认为,外商独资医院应与其他医院形成互补,引入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械,同时匹配相应监管措施。

创新激励的难点在于创新药械和新技术的认定及创新性评定。会议明确,在支持研发创新的同时,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广使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在支付保障方面,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医保战略购买,将更多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探索多元支付机制,支持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创新药品。

国常会强调,医保、医疗、价格等政策需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