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
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提出到2027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辛欣、张晓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三部委共同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为中小企业在未来三年的数字化转型制定了明确目标。据方案规划,到2027年,所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完成数字化改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则将超过40%。
数字化转型被视为中小企业增强韧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未来三年,政策将从多个维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其乘“数”而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指出,政策将坚持分类推进、‘点线面’结合、向‘新’发力、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推进意味着政策将根据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施策,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
具体而言,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进行全面建档立卡,并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推动,以提升其数字化水平;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将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而对小微企业,则推广普惠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其数字化基础水平。
‘点线面’结合策略则强调在关键业务场景进行深度改造,在线上大力推进“链式”转型,以及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的整体转型。为了促进这一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
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获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途径。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的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商广勇指出,通过平台打造的数字供应链服务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在前端实现供需实时匹配以降低采购成本,在中端通过数智改造提升生产和仓储效率,在后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
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平台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信息技术企业将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其中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APP数量将超过46万个。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计划支持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产业链协同能力,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资源与中小企业精准匹配。
在产业集群方面,梁志峰表示,将完善集群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加强共享工厂、共享车间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升集群公共服务能力。
行动方案还明确了加强人工智能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推广,包括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业务场景的应用普及,以及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等。
在因地制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分批支持约100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并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指南》,细化实施要求和流程规范。
赛迪研究院的有关负责人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培育工具、优化标准、强化生态,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