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丰富,通过收集分析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助力科学决策,推动智慧农业建设。但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需解决。

  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天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瞻性的防范措施,显著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大数据平台,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取粮食安全、土壤污染防治、病虫害预警等方面的精准信息,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高效。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被应用于农产品的质量追溯,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并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效应。目前,农业大数据已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从多个地区的实践来看,加强涉农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壤湿度、气温、降水量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农业生产者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整农业生产活动,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农业大数据还为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通过对市场供需、价格波动等数据的深入分析,农业生产者能够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规模,有效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市场风险。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涉农数据资源的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智能控制等手段,农业生产者能够精准掌握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在农产品加工与流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大数据为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实施的农业数字孪生试点建设,通过高效整合运用涉农数据,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和高效传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然而,也应看到当前加强涉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偏远山区由于数据收集与推广模式陈旧,导致农业数据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了“数据孤岛”。同时,尽管有大量的农业数据产生,但数据挖掘和应用仍不充分,线上线下产业链和数据共享平台尚不完善,各领域和层面的数据融合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推进。

  一方面,应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围绕涉农数据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间数据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格局。以县域为单位构建多源、多级、多专题的乡村基础数据库,实现县域内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与多部门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例如,在浙江上杭等地,通过打通省、市、县数据平台,实现了相关系统数据的回流和及时更新。

  另一方面,应加强数据汇聚治理。建立全县数字乡村要素资源目录体系,汇集全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以及乡村振兴等全过程数据和相关主题数据库,形成乡村数据底座。同时,利用航空航天遥感设备、测绘无人机、农业物联网和各类传感终端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涉农数据资源的空天地一体化自动采集和汇聚共享。通过实行动态管理、统一赋码等措施推动主体、资源、产品等各类涉农数据的汇聚共享和高效利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