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在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参会人士表示,节能降碳、超低排放、碳排放权交易或成为钢铁供给的限制因素,行业进一步联合重组也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科技创新仍是长期发展之本。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在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行业专家及参会人士围绕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及碳排放权交易被视为钢铁供给的重要限制因素,而行业的进一步联合重组也被视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有效途径。

节能降碳政策对钢铁供给的约束作用日益显著。世界钢铁协会测算显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钢铁行业需在未来30年内每年投资约5000亿元。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指出,2025年,节能降碳政策、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及超低排放标准将共同作用于钢铁供给。此外,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钢铁行业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在节能降碳政策推动下,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威表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进入过渡期,钢铁行业将在2025年被纳入碳市场。随着碳价的上涨,钢铁企业需为绿色低碳趋势做好准备,以应对综合成本上升的挑战。

除了节能降碳政策外,联合重组也被视为推动钢铁行业落后产能退出的重要手段。汪建华指出,历史上全球钢铁行业并购曾带来区域市场控制力增强、产能利用率提升等积极效果。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积极向国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建立有效的产能退出机制,以推进联合重组和“三大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

在行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科技创新也被视为提升钢铁企业附加值的关键途径。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继续依靠增量摊薄成本的发展模式已不再现实。因此,钢铁企业需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的生产。

以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通过转型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了从螺纹钢向高端钢材的转变。预计2025年将是永钢品种钢“大发展”的一年。此外,碳纤维等非钢板块也成为永钢盈利的重要来源。姜维还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带动国内中高端钢材消费量增长,为钢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钢铁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需关注节能投资和废钢资源布局。姜维提醒,在碳排放压力下,大型钢铁企业在废钢领域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