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元证券报告指出,电动智能汽车产业已步入成长中后期,呈现出燃油车、新能源车、自动驾驶三条产业曲线并存的特点。报告分析了各曲线的发展趋势、投资策略及未来机遇与挑战。

财中社12月9日电 国元证券最新报告指出,电动智能汽车产业已步入成长中后期,呈现出三条产业曲线并存的格局。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审视,新能源汽车正迈向中后期阶段。当前,整个汽车行业展现出燃油车传统产业、新能源车战略新兴产业及自动驾驶引领的未来产业三条“产业曲线”共存的特点。新能源车成为行业支柱,在竞争中追求“剩者为王”;传统燃油车加速转型;而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依托AI技术,自动驾驶、移动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不断开拓新机遇。针对这三条曲线,投资者应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传统燃油车,即第一曲线的转型持续推进,建议关注低估值的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借鉴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经验,叠加国内换新需求增长和产业全球化进程,中国品牌汽车的全球产销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国资与民营并存的发展格局,预计最终市场参与者数量将多于当前悲观预期。部分传统企业,尤其是那些仍主要依赖第一曲线的企业,仍有发展机遇。在当前产业合作与并购受到鼓励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智能电动车,作为第二曲线,正经历激烈的竞争,建议关注品牌化和新技术、新场景的应用。到2025年,智能电动车有望突破50%的市场渗透率,正式进入大众市场阶段,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如鸿蒙智行、小米等具备高凝聚力的品牌备受市场关注。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势力品牌和新能源领先民营企业也将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借鉴智能手机的发展经验,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品牌化竞争将具有动态性,领先企业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以支撑自身品牌,并受到新技术标准的推动。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油转电的趋势继续深化,产业出海潜力巨大。随着电池价格下降、技术提升及用户对纯电模式的偏好增强,中高端车型正向长续航插混/增程方向发展,而大众化车型则进一步向纯电转型。这带动了高效率、集成化、轻量化电驱动系统以及固态电池等技术的发展。在出海方面,尽管中国直接出口空间可能逐步收窄,但通过产业出海形成的全球化发展格局仍具有广阔空间。

自动驾驶、机器人、飞行汽车共同构成了“第三曲线”,业务正在持续培育中。基于软硬件技术的共性,这些未来产业均可与电动智能汽车技术结合,形成范围经济。因此,它们都是汽车行业面向未来培育新曲线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未来私家车销量可能大幅下降,汽车交通出行将向更高效、共享的大规模个性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方式转变。在较长时期内,整车厂可能面临产品需求大幅收缩的风险,以整车制造和销售为经济支撑的区域经济也可能失去支柱。因此,建议车企和地方政府从长期战略角度出发,考虑整车企业及其产业链向未来整机普及度更高的机器人或单车价值量更高的飞行汽车过渡的发展策略。尽管该领域落地仍需时间,但投资热度将持续保持。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