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内蒙古兴安盟等地通过试点旗县工作,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推进智慧化舍饲养殖等模式,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良好局面。

本报呼和浩特12月7日讯(记者余健)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草地羊生产加工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每天都有大量高品质的草地羊肉发往全国各地。该基地负责人王国祥表示,基地近年来积极引导牧民走少养精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显著提升了羊肉品质,还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韩永林透露,作为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试点旗县,科右前旗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工作策略,强化了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旨在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在精准划分草畜平衡区和禁牧区、精确核定载畜量的基础上,该旗还大力推进智慧化舍饲养殖、牧文旅融合以及优质品种改良增收等多元化发展模式。

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哈斯额尔敦介绍,兴安盟今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饲草生产和推动产业发展等多项措施,努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良好局面。

针对草原过牧问题,通辽市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密切关注,通过定期监测牧草返青、长势、盛期和枯黄期,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论证评价,并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安排草原畜牧业生产。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今年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为草原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成功推动17个试点旗县的草畜平衡指数全部降至10%以下。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和农牧厅联合成立了工作专班,实行“月调度、季报告+实地核查”的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截至目前,通过舍饲圈养、集中养殖、划区轮牧等多种方式,已成功解决超载牲畜数量达357.38万只羊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永泉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试点旗县的成效评价和经验总结工作,同时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草原恢复成效评估,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草原畜牧业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