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新一轮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屠宰行业竞争加剧,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本文探讨了屠宰行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企业为破局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发终端客户、利用生猪期货套保等。

财联社12月7日讯随着新一轮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上市猪企旗下屠宰生鲜企业负责人曲明发现,今年屠宰行业的盈利效应明显不如去年。同样,位于屠宰大省山东的李源也表示,今年屠宰量普遍下滑,多数屠宰场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屠宰场甚至仅开工两三个月。

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统计,截至10月底,尽管代表企业的生猪屠宰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但这一季节性消费增量对缓解行业压力效果有限。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屠宰量依然普遍下滑。

自2018年非洲猪瘟后,具有上游优势的养殖巨头纷纷涌入屠宰行业,短短五年内大量屠宰产能达产。例如,牧原股份(002714.SZ)已成为生猪市场的“猪王”和“肉王”,多数在建和达产的产能已能覆盖自身出栏量。

然而,屠宰产业的竞争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龙头易主、产能闲置,行业存量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同时,消费端对猪价的影响日趋减弱,未来国内猪肉终端消费有望进一步下滑。

牧原股份首席法务官袁合宾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对于屠宰业而言,1%的利润空间也需要全力以赴。面对极度内卷的行业,屠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曲明指出,今年大部分屠宰场的经营情况不如去年,不论是产量还是利润都有所下降。同样,今年三季度,熬过下行周期的猪企普遍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而传统屠宰肉食品加工企业则表现黯淡,主业收缩,业绩分化明显。

屠宰行业业绩下滑的背后,是近两年大量养殖巨头涌入导致的竞争加剧。目前,国内前十大猪企基本都开启了自身屠宰业务,但屠宰行业毛利率普遍在5%以内,双汇发展今年三季度屠宰行业利润率仅为1.56%。

此外,尽管养殖、屠宰一体化企业正在发展,但目前很难做到产能、产量完全配适。例如,牧原股份屠宰设计产能为2900万头,但目前产能利用率仅为38%,仍处于亏损状态。

当前A股市场中,屠宰企业大致可分为“屠宰+肉食加工”的下游延伸模式和“屠宰+养殖”一体化经营模式。长期以来,屠宰业属于产能过剩、低毛利行业,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位。在大型集团加入后,不具有猪源优势的屠宰企业话语权在逐步减弱。

李源透露,行业内产能利用率可能连20%都不到。随着养殖集团化趋势加强,小规模屠宰场经营越来越被动,部分屠宰场甚至已经停止杀猪以减少亏损。

为了应对不断变动的猪价,许多规模屠宰场还会做一些冻品业务以平滑毛利。然而,当前冻品价格已经跌破去年同期,使得屠宰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面对困境,屠宰企业正在积极寻找破局之道。牧原股份肉食屠宰事业部总裁秦牧原表示,屠宰行业的价值在于推动国内批发零售、食品加工业、餐饮业实现现代化。山东省肉类协会副秘书长王建国建议屠宰企业结合上游生猪养殖锁定成本,同时向下做市场开发终端客户提高销售毛利。

此外,生猪屠宰企业还可以利用生猪期货进行套保以规避猪价暴涨带来的不利冲击。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屠宰企业仍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提高自身效益和探索新的需求增量。

(应受访者要求,李源、曲明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