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新趋势:一头猪的多次“旅行”
AI导读:
养猪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头猪可能会经历多次“旅行”,从后备猪到各体重段肥猪都成为销售对象。这种变化反映了养殖户对疫病防控的重视和养殖模式的调整,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投机性养殖和产业竞争的担忧。
从出生到出栏,一头猪10个月的“猪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牧原股份(002714.SZ)首席财务官高曈近期向财联社记者揭示了养猪业的新趋势:一头猪可能会经历多次“旅行”,从后备猪、种猪到怀孕猪,再到各体重段的肥猪,都成为销售对象。
牧原股份的销售策略已作出调整,不仅销售种猪、仔猪和120kg出栏肥猪,还涵盖了7kg、15kg的仔猪,以及30kg-50kg、110kg等不同体重段的猪。这种变化反映了养殖户对疫病防控的重视和养殖模式的调整。
面对猪价的不稳定和非洲猪瘟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只做安全性更强或更擅长的阶段经营,如专门购买保育完的猪进行育肥养殖,以降低风险和成本。这种多元化的分工提升了养殖效率,但也引发了关于投机性养殖和产业竞争的担忧。
在产业链上,一头猪可能会在多个猪舍、甚至多个城市“旅居”,直至进入屠宰环节。这种变化在北方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繁育母猪的散户在减少,而购买仔猪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在增多。
牧原股份、神农集团和温氏股份等头部养殖集团的养殖成本已逐渐接近曾经的散户成本,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更低。这得益于产能建设、饲料粮价格下降、养殖成绩提升和满产后期间费用摊销降低等因素。
然而,非洲猪瘟仍是养殖户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防控疫病,集团猪场积累了更多经验,如升级防控装备、组建特战队接管高风险场线等。同时,育肥带来的经济利润可能会越来越高,养大体型猪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变化在牧原股份的销售简报中得到了印证。公司仔猪销售占比和销售量在提升,客户需求及群体均呈现多样化。虽然猪企销售政策受所处区域、公司模式等因素影响,暂未形成统一趋势,但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已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这种变化说明当下正处于产业细分下的具体运行机制摸索阶段。更加多元化的细分能提升养殖效率,有利于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然而,这种变动对猪价的引导业内看法不一。
部分行业专家表示,当前市场风险、不确定性比较大,养殖户根据市场选择购买肥猪二次育肥和怀孕母猪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而规模场生产经营行为更加稳定,多元销售趋势更有利于行业风险的防范和产能的稳定。
对于企业而言,平稳的猪价将更有利于安排生产节奏。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表示,这种趋势在今年出现,明年也可能会继续,公司将在这种变化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与养殖户共同获得更加稳定、有保障的经营模式。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财联社记者制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