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东吴证券发布固态电池行业深度研报,指出我国将于2024年加大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硫化物路线潜力大,产业化进程加速,但需解决成本问题和提升生产设备精度。

财中社12月2日电东吴证券近期发布了固态电池行业深度系列研报的第二部分,指出我国将于2024年加大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我国液态电池技术领先全球,但海外企业正通过加码全固态电池研发以期弯道超车,频繁宣传量产计划,引发国内业界危机意识。因此,2024年政府将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加速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从产业端来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已基本定型,主流路线采用高镍+锂磷硫氯+锂金属体系,安全性大幅提升,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然而,由于工艺和设备尚不成熟,目前电芯尺寸较小(不超过20Ah),循环次数有限(600-700次),快充性能不高(低于2C),成本昂贵(4-5元/wh),这些因素制约了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预计半固态电池技术将先行,于2023-2024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而全固态电池则预计于2027年开始小批量量产,初期以示范运营为主,规模约为0.5GWh,目标成本降至2元/wh。随着规模效应的释放和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2030年规模有望达到3-5GWh,2035年规模有望突破300GWh。

硫化物路线在未来具有最大潜力,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该领域,其中前驱体硫化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硫化物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易加工性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方向。锂磷硫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具有成本优势,成为量产主流选择,但降本的关键在于前驱体硫化锂,目前价格昂贵,需工艺和设备突破以降低成本。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工艺难点在于前道成膜环节,对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材料分散均匀性和负极平整度的控制要求大幅提升,需定向开发相关设备和技术以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整体而言,全固态电池量产需解决两大问题:持续降低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提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能力。

从产业链角度看,全固态电池技术壁垒更高,正极厂商横向拓展固态电解质环节,干法工艺、导电剂、锂金属、硅碳负极等领域也迎来机遇。建议关注以下几条主线:电池领域推荐宁德时代(凝聚态+硫化物)、比亚迪(硫化物);电解质领域推荐容百科技(正极+硫化物)、当升科技(正极+硫化物)、湖南裕能(正极+电解质)、天赐材料(硫化物+硫化锂)、恩捷股份(硫化物+硫化锂),重点关注厦钨新能(正极+硫化锂),以及三祥新材(氧化物/卤化物)等;添加剂领域推荐天奈科技(导电剂)、元力股份(硅碳)等;设备领域推荐纳科诺尔(干法电极)、曼恩斯特(陶瓷化+干法电极)、先导智能(固态整线)、璞泰来(前中段+电解质),以及赢合科技(前中段)等。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