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新药获批数量攀升,临床试验数量增长,创新成果获国际认可。需加强源头创新,提高转化效率,完善支付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2015年以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新药获批数量持续攀升,临床试验数量大幅增长,同时,“License-out(授权许可)”案例层出不穷,创新成果不断获得国际认可,成功跻身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第二梯队。

在2024首届“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陈时飞强调,只有从创新的源头入手,解决核心问题,才能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到,中国创新药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转变为竞争者,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今年7月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链条的政策保障,推动创新药产业的突破发展。然而,要实现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仍需解决源头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源头研发方面,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全球领先的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需要引导基础研究聚焦真实世界未被满足的需求,加强与临床需求的联系,推动科学发现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在创新转化方面,陈时飞指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存在技术单位和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科学转化加速平台和产学研对接的机制和效率。他建议高校、研究机构和药企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实验室等模式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专利技术。

此外,支付体系也是影响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宋瑞霖表示,要激活源头创新,需要拓展创新药的应用场景,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发展。他建议建立多元化的医保支付体系,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在仿制药“用得起”和创新药“用得上”之间实现均衡。

总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源头创新、提高转化效率、完善支付体系,才能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章来源:金羊网,图片为生物医药研发相关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