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以协议转让方式出让股权,受让方多为私募基金。转让股权比例集中在5%以上,与监管要求相关。私募看好市场潜力,协议转让受热捧。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纷纷选择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股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仅当月就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通过协议转让形式出让公司股权的公告。若将股权变更进度等阶段性公告纳入统计,11月此类公告的数量更是高达近50份,显示出当前市场上协议转让股权的活跃度。

在这些协议转让中,受让方主要以私募基金为主。尽管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表示,选择这种方式投资是出于对个股和市场的看好,但市场上仍不乏对股东减持的猜测。

协议转让频现,多家公司股权变动

截至11月19日,包括金富科技、远望谷、博众精工、水发燃气、广生堂、中贝通信、多伦科技、ST九芝、创益通、中晟高科、京北方、海南矿业以及龙高股份等在内的十余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拟协议转让公司股权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以中贝通信为例,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六兵于2024年11月13日与靖戈共赢尊享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2169.88万股股份(占11月12日公司总股本的5.00%)协议转让给靖戈共赢尊享基金,转让价格为每股22.65元,转让价款高达4.91亿元。

若将搜索范围扩大至上市公司协议转让股东的补充协议、进展、完成过户登记等阶段性公告,11月过半时,相关公告的数量已经接近50份。以亿嘉和科技为例,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朱付云早在9月26日就与浙江君弘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将其直接持有的1218.3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9%)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浙江君弘。11月18日,公司公告称,上述协议转让股份事项的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过户日期为2024年11月15日。

关注焦点:为何多为5%以上股权且受让方多为私募?

首先,关于转让股权比例集中在5%以上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这与监管要求密切相关。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此举旨在防止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短期内大量减持股份,从而引发股价波动,并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

其次,关于受让方多为私募基金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向来是协议转让股权的主要参与方。相比于从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私募从上市公司股东手上受让股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交易条款可协商、灵活性和定制性高、能快速实现大规模股权收购、避免二级市场股价波动风险等。此外,协议转让还可能为交易双方带来税务规划的机会,降低税务成本。

协议减持受热捧,私募看好市场潜力

自924行情以来,不少上市公司估值修复,市场交投活跃,机构投资者纷纷入场抢筹。对于受让方而言,协议转让价格相对股价有一定的折扣,且不少上市公司股价在协议转让之后涨幅明显。以沃格光电为例,公司在10月9日披露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协议转让部分股份的公告后,股价随后出现了明显上涨,受让私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浮盈。

私募受让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对上市公司的看好。分析人士指出,协议转让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大宗交易,当股价达到相对高点时,前期大股东有意离场,而机构或新投资者持续看好,协议转让有利于股权的平稳交接。然而,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不少参与协议转让的公司在924行情以来股价涨幅较大,私募选择在当前“接盘”可能存在减持的可能性。因此,私募等受让方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合规问题,确保交易符合监管规定。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