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旨在统一规范放射检查项目,推动价格合理化,并可能预示大规模医疗设备集采的到来。

11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CT、磁共振、X光等放射检查项目的收费将迎来新规。

《指南》旨在统一并规范现行的放射检查项目,使立项更加清晰,收费更加透明,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化。过去,放射检查类的收费价格较为粗放,定价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这主要源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指南》的出台是放射检查工作的重要进步,将促进放射检查价格的集约化和合理化管理,预计不少检查项目的价格将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费新规的执行可能预示着大规模医疗设备集采的到来。业内分析指出,降低相应设备的收费标准正是医疗设备集采的一环。

《指南》坚持以检查效果为导向,不再将价格与设备参数直接挂钩,而是关注检查精度。例如,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以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魏子柠表示,非常支持检查价格以效果为主,而非根据设备大小和价格来定价。据了解,《指南》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整合为26项,供各地区参考,最终价格需根据省份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

新规执行后,多数放射检查类项目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一位医疗设备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传统按设备进行的收费,按目的收费更具合理性。然而,降价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检查费用的滥用,以免整体医疗费用未显著降低。

此外,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为放射检查带来了降价空间。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检查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高,市场竞争更为充分,采购价格呈下降趋势。这不仅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质优价宜的选择,也为检查价格回归合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和检查费用下降,大规模医疗设备集采似乎即将到来。业内人士表示,新规施行后,检查费用下降可能导致医院对低端设备的需求增加,而公立医院在集采中不会受到此类影响,因为集采通常是政府采购。

为了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未来可能会有更大范围的医疗设备集采。魏子柠也认为,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未来确实需要纳入集采,以降低价格虚高问题。据梳理,目前医疗设备集采已经在全国“点式”开展,多个地区均在逐步推进。

例如,安阳市32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合体,将六类医疗设备全部纳入集中采购,最终放射类价格降幅达52%,彩超及生命支持类价格降幅58%。从具体产品来看,超高端256排CT、高端1.5T核磁等设备的中标单价均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网络)

综上所述,随着《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的发布和执行,放射检查项目的收费将更加合理和透明。同时,大规模医疗设备集采的到来也将进一步降低医院采购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