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落户安徽芜湖,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方面具有优势,有望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业内普遍认为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左右实现量产。


固态电池行业近期迎来重大进展。

11月18日,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在安徽芜湖正式投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若固态电池能在芜湖实现有效量产,将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其他性能,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根据电解质液含量不同,电池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四大类,其中后三者统称为固态电池。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上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固态电池研发。例如,工信部在2024年6月发布的《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前瞻研究固态电池等新领域的标准子体系,以支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赛道为固态电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7.3GWh,到2030年有望超过200GWh,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8%。

目前,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业内普遍认为,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左右实现量产。然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指出,固态电池量产仍面临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确保长期循环稳定性以及解决大规模生产工艺中的安全问题等挑战。科研人员正在通过材料创新和技术优化来克服这些障碍。

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将对新能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余丰慧表示,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行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将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并推动储能系统的革新,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随着固态电池热度的攀升,投资者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积极回应相关问题。富临精工表示,公司正极材料产品可应用于固态电池,并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兴源环境则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进储能领域固态电池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长阳科技也透露,其可用于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的湿法隔膜已取得行业头部客户的小批量订单。

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深耕,将有力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量产进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固态电池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