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集采加速推进,药品市场迎变革
AI导读:
京津冀地区加速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多个品种。集采常态化趋势明显,企业需注重规则制定与产品降价幅度,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变革。
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与制度化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集采范围不断扩大,集采“无禁区”已成为现实。近日,河北省牵头京津冀地区,依据国家政策指导,宣布开展化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87个品种,另有68个独家和竞争不充分品种,共计155个品种参与此次联盟集采。采购主体涵盖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及医保定点药店,中选药品执行期为两年,每年签订一次采购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国家带量采购正从品种试点向全面扩围转变,逐步扩展到采购金额高、竞争激烈的全品种。集采对不同类型的品种影响各异,需注重规则制定的合规性与合理性,降幅的合理适度以及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同时确保临床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近年来,地方联盟集采展现出规模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趋势。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省级集采将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覆盖范围。京津冀集采规定中选药品采购周期为两年,首个采购年度的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前一年实际采购量的80%。同时,对独家申报药品和竞争充分药品制定了详细的拟中选规则。
鹏元资信研究报告指出,集中采购优先针对广泛人群、使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抗肿瘤药物和全身用抗细菌药物占据了最大的使用金额份额。京津冀集采目录中,注射剂占据较大比例,反映了其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主要用药途径。随着更多注射剂产品通过评审,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品种加入集采。
分析师强调,注射剂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企业需做好心理准备,避免价格战影响产品质量和长期发展。当前,京津冀集采正在推进,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已进入企业申报阶段,涉及62个品种,135个品规。文件特别提到了一些产品,如抗生素等,其首年约定采购量相比其他产品要低。
集采常态化无疑会给企业带来盈利挑战,但也是转型升级的良机。企业应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确保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并寻求业务拓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在集采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图片来源:相关新闻报道配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