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备战2025年“开门红”,对公业务聚焦实体经济,零售业务侧重存款、理财等产品营销。面对净息差收窄等挑战,银行采取多样化策略应对,力求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业绩。

近段时间,春晓(化名)所在的银行刚刚结束了2025年“开门红”动员大会。此次大会不仅强调了“开门红”业绩的重要性,还为每个部门制定了详细的任务指标,涵盖老客户维护和新客户开拓,并配套了相应的奖励机制。

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多家银行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了2025年“开门红”的筹备工作。与往年不同,由于全行业净息差的持续收窄,今年的“开门红”启动时间有所提前,且多家银行明确提出“降本增效”的策略。

在业务布局上,对公业务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域,个人零售业务则侧重于存款、理财、银保等产品的营销。业内人士指出,“开门红”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活动,通过这一活动,银行能在年底做好项目储备,并在年初加大、加快信贷投放,实现早投放、早受益。

春晓透露,虽然今年的重点依然是信贷投放,但银行已启动2025年“开门红”的筹备工作,力求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业绩。与此同时,华东地区一家股份行支行行长也表示,该行已举办动员大会,部署收官和“开门红”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抓存款。

此外,多家地方银行如山东临商银行、江苏如皋农商银行、湖南洞口农商银行等已相继召开“开门红”启动会,表现出积极的备战态度。尽管重点领域和进度有所不同,但各家银行都面临着2025年“开门红”的压力。

面对净息差进一步缩小、中间业务收入面临下行压力以及零售贷款领域不良贷款风险增加等挑战,银行业内人士强调,对公业务将继续是明年第一季度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对公信贷投放方面,将重点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绿色经济等关键行业。

而在零售业务方面,银行的推广手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整个行业普遍降低存款挂牌利率,银行不再主要依靠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而是转向提升服务创新和优化客户体验,如推出线上理财产品和智能投资顾问服务。

显然,面对不同的业务领域,银行在“开门红”期间的营销策略正变得更加多样化。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在低利率时代背景下,银行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在个人业务和对公业务上进行合理布局,并通过加强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的代销等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

在“开门红”的压力下,不少一线工作人员感慨任务艰巨。由于“开门红”时间较长,且与业绩考核挂钩,无形中给银行员工增加了压力。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完成全年指标,多家银行延长了“开门红”时间,提前布局,积极争夺优质信贷客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在“开门红”过程中,银行需要平衡风险管理、收益水平和业务拓展。同时,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强调,商业银行要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坚持走高质量、集约化发展之路。

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如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收储、支持收购存量房以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等,银行的经营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这些政策对于稳定明年经济增长、激发有效信贷需求都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