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信部等12部门近日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旨在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通过四大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泛在连接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近日,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旨在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

该《升级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大方面,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以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支撑力、网络服务力和生态协同力,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工信部表示,这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普及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5G应用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保护站,5G信号的开通改变了人工巡检的传统模式,工作人员可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保护区情况。在地下500米的采矿现场,5G数字化平台使地面工作人员能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生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

截至2024年9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实现“乡乡通5G”,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4.5万个,5G融合应用标准数量超100项,5G行业终端进网产品数量超700款。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现阶段,我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窗口期。为此,《升级方案》提出了到2027年底,5G规模赋能成效凸显的目标,包括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等。同时,将推动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大方面的升级,以加速实现供需匹配和赋能效益升级。

在应用升级方面,《升级方案》提出加速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三大类应用的提质扩面,推进5G行业、个人应用协同发展。在产业升级方面,将提升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五大产业关键环节的供给能力。在网络升级方面,将提升全场景服务能力。在生态升级方面,将凝聚地方、企业、平台等主体创新合力,建设5G应用规模发展城市,打造5G产业园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工信部日前发布了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青岛、南京、武汉、深圳等十个城市入选。这些城市将发挥“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设施、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优势,服务地方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具有全国、区域示范效应。

工信部表示,将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大升级,系统推进5G规模化应用相关工作,加速实现5G应用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支撑新型工业化和信息通信业现代化,为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