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模型产品排队待审,行业应用拐点加速
AI导读:
当前国内大模型产品正排队等待监管部门审批,行业竞争转向落地应用阶段。汉王科技等公司积极推出大模型产品,并计划迭代升级。随着备案通过,大模型应用拐点将加速到来。
10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融合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当前国内大模型产品正积极排队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以北京为例,该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高度活跃,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徐雅丽透露,目前已有超过40款大模型及产品在北京完成了安全自评估,并提交了备案材料。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生成的AI产品数量已超过300个。随着大模型产品的不断涌现,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参数比拼,转向了落地应用能力的较量。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备案,大模型应用的拐点将加速到来。轻量化、成本效益高的行业大模型将凭借其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吸引更多行业客户,推动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回报。
同日,汉王科技总裁朱德永在2023汉王天地大模型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汉王天地大模型”。该模型展示了五大商业化落地能力,包括数据私有化、算力低成本化、深度专业化、知识实时化和生成精准化。同时,还展示了针对古文、法律、教育等多个行业的专业应用。
朱德永表示,“汉王天地大模型”只做私有化部署,成本从50万起,这充分展示了其应用能力。该模型已在多个行业快速落地,标志着大模型的发展进入了行业市场落地创新的新阶段。汉王科技计划在未来推出迭代升级的2.0和3.0版本。
今年以来,大模型热潮显著提振了汉王科技的股价。然而,自3月初的高点后,股价出现震荡下跌。尽管如此,截至10月12日收盘,汉王科技股价仍保持在25.21元/股,总市值达到6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中国已发布的大模型产品数量超过100个。而截至目前,中国生成式AI产品数量已超过300个。同时,更多的大模型产品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第二批大模型备案结果即将公布。
汉王科技董秘周英瑜表示,当前许多企业的大模型都在等待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汉王科技也在积极准备申请。据悉,已有8家大模型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备案,其中包括北京地区的5家企业。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成林指出,尽管当前大模型产品数量仍在快速增长,但未来在达到某一数量级后,可能会出现下降。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实现业务落地的大模型,才能在未来生存下来。
在AI大模型浪潮下,科技企业投入巨资打造自己的大模型产品。然而,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这些投入转化为回报。周英瑜指出,基础层大模型并非每个企业都能承担得起,客户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业大模型。
汉王科技的大模型针对的是行业专用市场,通过训练特定用途的模型,实现成本可控。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使用更灵活的大模型。此外,Open AI计划下个月为开发者推出重大更新,旨在降低以其AI大模型为底座的应用程序开发商的成本,从而推动大模型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