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A股市场频现“爆雷”,多家公司因业绩不达预期、实际控制人出事、财务真实性堪忧等问题导致股价大跌。投资者应关注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股东质押风险、实际控制人问题及商誉风险,以降低“踩雷”风险。

  炎炎夏日,A股市场却频现“寒流”。近期,至少10家A股公司因实际控制人突然被刑拘、账面有钱却无法分红、业绩低迷等问题“爆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投资者们不禁要问,进入8月份,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报披露高峰期,还有哪些公司可能会“爆雷”?

  从近期“爆雷”的公司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大导火索:业绩不达预期、实际控制人出事、财务真实性堪忧。其中,业绩不达预期这一“传统”爆雷模式不仅出现在普通股票上,连被视为“白马股”的涪陵榨菜、东阿阿胶也未能幸免。这两家公司因业绩不达预期,股价大跌,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

  实际控制人出事则是今年较为集中出现的“雷”。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鹏起、ST昌鱼、暴风集团、ST天宝等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因各种原因被刑拘、被逮捕或被采取强制措施,导致公司股票遭到市场抛弃,股价连续跌停。

  另外,康美等公司的财务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对财务真实性的担忧。辅仁药业因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拨,无法按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其账面有巨额货币资金却未能分红,这一行为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面对上市公司的“爆雷”,投资者如何降低“踩雷”风险?首先,要关注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这代表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入公司的真金白银。例如,博信股份、东阿阿胶等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大幅波动或下降,就暗示了公司现金流可能出现问题。

  其次,要警惕大股东质押风险。如果大股东质押比例较高,一旦股东出现问题,市场往往对其资金链缺乏信任,容易加大砸盘力度。例如,博信股份、*ST鹏起、ST天宝、暴风集团等公司的大股东质押比例均超过90%,大股东层面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会令市场担忧其资金情况。

  此外,实际控制人的问题虽很难预判,但民企在这方面风险较高。投资者还应关注商誉风险,随着半年报陆续披露,如果相关标的资产对应的商誉仍有相当比例未计提,或业绩承诺恰好在2019年到期,都需要给予关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