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电总局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制定审核细则,多平台积极响应加强审查力度,下架大量违规作品,短剧审核正式进入快车道,低俗化内容面临淘汰。


11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消息称,广电总局即将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行动,旨在通过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显著提升短剧审查效率。

据网络上流传的一份禁投流名单显示,11月16日即有125部微短剧被列入禁投名单,这一数字与之前每周新增的十部左右相比,出现了显著激增,表明审查力度空前加强。

这些被禁投的微短剧大多涉及色情低俗内容,部分短剧甚至采用多个马甲名称,企图通过变换形式逃避审查。这种低俗化、低质量的视频内容,以及多部剧使用同一主题变换名称的手法,正是公告中提及的违规网络微短剧转移阵地、逃避监管的惯用伎俩。

广电公告发布后,审查工作迅速提速,多个平台积极响应,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将加强审查力度,提高审查效率。

抖音在11月16日发布公告,称将持续打击违规微短剧,并下架了119部违规作品;快手则在14日更新了关于违规微短剧类小程序的治理公告,下架了10余部违规作品,并对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采取了相应处罚措施。

随着审查工作的加速推进,短剧审核正式进入快车道,那些低俗化的微短剧正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自今年上半年起,北京局已针对网络微短剧开展了专项调研工作,发现网络微短剧以小程序形式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问题也日益突出。

北京地区网络微短剧小程序涉及14家属地公司,共运营74个小程序。调查发现,大部分小程序运营公司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部分持证网站也开展了网络微短剧业务。然而,仍有部分公司未取得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第四项网络剧片类视听节目的制作播出服务职责,且未向属地主管部门报备,擅自开展微短剧小程序业务。

根据相关规定,微短剧小程序的开发主体除应符合国家有关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管理规定外,还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并依规纳入总局的备案管理。

在平台审核、政策加持和风口缩紧的背景下,短剧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风口还能持续多久?

广电此次公告无疑将进一步加强短剧审核力度,收紧审查旨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平台的加速执行也将推动形成新的短剧市场格局。

在这场大浪淘沙中,无论是入局者还是旁观者,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