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研发突破:商用组件效率再创新高,2025年或迎大规模商业化
AI导读:
钙钛矿研发领域取得新突破,极电光能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全面积效率达18.2%,创行业新高。预计2025年钙钛矿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钙钛矿产业。
钙钛矿研发领域再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继协鑫光电宣布钙钛矿单结组件效率破世界纪录,达到18.04%后,仅隔三日,11月27日,极电光能再传捷报,经全球权威机构TV南德测试,其1.2x0.6m²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全面积效率跃升至18.2%,无论是全面积还是孔径面积效率,均刷新了行业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效率的最高纪录。
极电光能总裁于振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较于同等装机容量的晶硅,钙钛矿在弱光及高温条件下的发电效率更为卓越。鉴于现实环境中弱光环境频发,如多云、阴天、早晚等,且光伏电站工作时,电池板表面温度常远超标准25度,高达六七十度,因此,钙钛矿全年实际发电量相较于同等装机容量的晶硅高出10%,这一发电量增益直接转化为光伏电站10%的收入增长。
谈及钙钛矿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景,于振瑞充满信心地预测,2025年将是钙钛矿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元年。此预测基于三大因素:一是组件效率预期从当前的18%提升至20%以上,为制造成本更低的钙钛矿带来更大竞争优势;二是钙钛矿组件已通过IEC相关标准认证测试,至2025年,将有丰富的户外电站运行实证数据支撑;三是吉瓦级量产线即将投产,具备大规模交付能力。
“我们目前正在建设的吉瓦级产线预计将于明年9月正式投产。”于振瑞透露。
商用钙钛矿组件效率突破18%,标志着钙钛矿行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于振瑞强调,18.2%的效率意味着钙钛矿组件已达到基本竞争门槛。尽管在电站投资成本方面,因钙钛矿组件效率略低于晶硅组件,导致同样装机容量的电站所需钙钛矿组件面积更大,但组件销售按功率计价,非面积,因此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增加主要集中于土地租金、支架、直流线缆及部分施工安装,而电站投资的主要成本项,如组件、逆变器、交流线缆、升压及配电设备、送出线路等,则保持不变。综合测算,18%的效率被视为钙钛矿在经济性上与晶硅媲美并开始量产的门槛条件。
德邦证券与天风证券的研报均指出,组件转化效率突破18%,标志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正如火如荼推进,钙钛矿组件在效率上已能与晶硅的PERC路线相抗衡。
随着钙钛矿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钙钛矿领域。德邦证券机械设备分析师俞能飞分析,钙钛矿材料以其高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浅缺陷性能等特点,在光电性质上展现巨大优势,单结钙钛矿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突破30%。此外,钙钛矿材料带隙可调,可制成叠层电池,进一步突破效率瓶颈。俞能飞预测,理论上钙钛矿组件的成本可降至0.5-0.6元/瓦。
目前,比亚迪、长城汽车、京东方等巨头正积极布局钙钛矿产业,看好其发展前景。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6年钙钛矿电池新增产能有望达到16GW,2030年将激增至161GW。至2026年,钙钛矿设备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元,2030年则有望突破900亿元大关。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