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火热,制作成本水涨船高,监管趋严
AI导读:
杭州临平区“临影厂”影视基地拍摄短剧,成本攀升,监管加强。短剧市场火热,票房周期短,投流成本高昂,头部上市公司加入,市场洗牌加剧。
近期,杭州临平区的“临影厂”影视基地内,一部以女性受众为目标的短剧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剧情围绕霸总与侄子未婚妻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主打暧昧与博弈。该剧男主演曾是一名MCN机构带货主播及退役空乘,女主演则是汉服模特兼短视频博主。
男主演透露,这是他首次尝试短剧拍摄,与带货时的形象大相径庭,他正认真整理发型,力求与之前的戏份保持一致。在社交平台上,他已向粉丝宣布,未来的目标是多参与剧集拍摄。
随着短剧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身其中,横店也因此被称为“竖店”。头部上市公司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推高了短剧的制作成本。据制片人透露,去年十几万元就能拍一部短剧,而今年现代剧成本已攀升至五十万元,古装剧更是高达七八十万元,部分成本更高的作品甚至接近两百万元。
短剧的火爆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多个平台已下架含有不良内容的微短剧。正在拍摄的剧组也意识到监管趋严,表示在剧本创作和后期剪辑时会尽量避免违规问题,坚信短剧市场依旧广阔。
短剧的票房周期通常为3至6个月,基本在前三天就能判断项目是否盈利。一旦盈利,票房周期可能会更长。投流成本往往是拍摄成本的几十甚至数百倍,只要数据显示有潜力,就会持续投入,直至数据不再支持继续投资。目前,已有短剧投流过亿元。
在数十万元的拍摄成本中,演员成本约占10%至20%,其余则为制作、设备和场地费用。市场上短剧演员多为寻求机会的话剧、舞台剧演员或专业院校学生,大经纪公司演员通常不会参与。相较于男频,女频对颜值要求更高,片酬也相应较高。
澎湃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短剧制作成本较低,但制作团队已不再是行业初期的草莽团队。多位从业者表示,短剧并非作品,而是金融产品。他们更看重短剧的盈利潜力,而非艺术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的加强,短剧行业的标准将不断提高。虽然会有部分低质内容被淘汰,但整体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据央视财经报道,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从今年6月份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份的6000万元,预计2023年全年将达到250亿至300亿元。
同时,各大平台也在加强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的治理工作,以规范市场秩序。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短剧市场依然充满活力和想象空间。
“临影厂”影视基地摆设的短剧海报 澎湃新闻记者吴雨欣摄
潘文驰正在执导短剧拍摄 澎湃新闻记者吴雨欣摄
位于杭州临平区的“临影厂”影视基地 澎湃新闻记者吴雨欣摄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