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知名房企因业绩不佳陷入资金困境,中小房企因融资难、业务增长不佳等问题面临生存挑战,未来或将大量退出市场。

因业绩持续低迷,早已被ST标记的房企银亿股份,近日再度身陷资金困境。11月26日,银亿股份宣布将其沈阳一项目的50%股权,以6.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碧桂园,标志着银亿股份将全面退出该项目。而在10天前,银亿股份股东熊基凯所持的7.1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67%)被冻结,具体原因尚未披露。此前,公司控股股东已“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

本月中旬以来,银亿股份已成为第四家曝出流动性问题的知名房企。此前,上置集团因拖欠项目收购、垫付款被二股东告上法庭;颐和地产及董事长何建梁因未披露多笔债务违约等问题被中国证监会警示;格力地产大股东股份被冻结,原因是未能如约回购小股东的定增股份。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00多家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法人单位破产,较往年均值高出约100家,其中多为中小企业。尽管与全国20万家房地产开发类法人单位相比,这一数字微不足道,但分析人士指出,知名房企的流动性危机已暴露出整个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的严峻问题。

近年来,大量小型房企因无法从公开渠道募集资金,只能依赖民间借贷进行融资。随着棚改政策的降温,这些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的小型房企,正面临着一场生存之战。银亿股份便是其中的典型,自2017年进军汽车零部件行业以来,因新业务投入大且房地产业务进展不顺,资金链问题迅速凸显。2019年4月末,公司已有24.3亿元的到期债务未能清偿。

颐和地产同样面临债务违约困境,目前已有9笔违约债务,总额约21.5亿元,并因此引发多宗诉讼。此外,上置集团、格力地产等房企也因业绩增长不佳、规模较小而陷入流动性危机。这些房企的销售规模均不足百亿,在房地产行业迈入千亿时代时,显得尤为落后。

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法人单位20.6万个。其中,大多数房企规模不足10亿元,有的甚至仅有数千万元。这些房企主要分布在四五线城市,很多企业旗下只有一到两个项目。由于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融资,这些房企几乎完全依赖民间借贷进行项目开发。

随着融资政策的收紧,今年以来,多数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的范围已从“50强”缩减至“30强”。信托公司也越来越挑剔,不仅看房企排名,还对项目所在城市、区位等有严格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华泰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房地产企业在销售、融资、拿地中的集中度都在提升。大型房企不仅融资规模更大,利率也更低。对于小型房企而言,更为不利的是,它们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五线城市。随着棚户区改造规模的缩水,这些区域的过剩风险开始积聚。小型房企因无法实现区域协同,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未来,中小房企的数量可能会明显减少。出让项目、遭遇并购或在开发完毕后自行退出行业,都有可能是这些公司的结局。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未来只有20%的房企会活下来,80%的企业将消失。这虽然不是近两年会发生的事实,但已成为一种市场趋势。

房企流动性危机频发 资金链问题凸显

中小房企生存空间被挤压 未来或将大量退出市场

相关报道>>>

土地市场趋冷 房企拿地更趋谨慎

房企融资成本上升 海外债发行突破650亿美元

中小房企破产数量增加 但仅占总数极小比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房企资金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