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仅退款”服务,引发消费者和商家争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有利于吸引消费者,反对者担忧商家利益受损。电商平台需平衡消费者和商家利益,维护平台治理公平性。

  “仅退款”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新趋势,淘宝、京东、抖音电商等巨头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淘宝于12月26日正式执行新的平台争议处理规则,新增支持“快速退款、仅退款”等功能;京东也更新了《京东开放平台交易纠纷处理总则》,将“仅退款”服务从京东自营延伸至入驻商家;抖音电商也选择性支持“仅退款”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自营的“仅退款”服务早在2014年就已推出。

“仅退款”最早由拼多多兴起,指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可不退货只申请退款。此举虽能快速吸引消费者,但也增加了商家成本及风险,为“薅羊毛党”提供了实践土壤。如今,淘宝、京东在加大对“仅退款”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设置了更严格的判定依据,以平衡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

淘宝基于大数据能力,结合多方面指标识别,对符合情形的售后直接作出快速退货退款或退款支持;京东则根据争议责任归属、商品质量、禁发商品等因素判定是否执行“仅退款”。拼多多的“仅退款”机制相对直接,若商家未发货,系统将默认自动退款给用户。

然而,“仅退款”也引发了担忧。有电商战略分析师认为,此举可能增加退货率,影响商家利润,导致商家提高售价,最终成本转嫁到正常消费者身上。同时,市场上也存在“精研平台规则、薅商家羊毛”的现象。

面对这一趋势,电商行业资深观察人士指出,当前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更趋向低价、高品质、高体验的“不可能三角”。因此,阿里和京东需要改换对低价、对消费者的认知,彻底改换执行方向,包括进一步向消费者倾斜,以及对供应链的重塑。

未来,电商平台在实践“无条件向用户倾斜”原则的同时,也需兼顾商家利益,维护平台治理的公平性。电商之路并非坦途,需付出更多努力以应对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