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银保监局警示:违规转贷风险重重
AI导读:
辽宁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随着经营性贷款利率走低,一些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面临经营贷、信用贷、财务、个人信息泄露等多重风险。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辽宁银保监局近日发布了关于提前还贷或转贷的重要风险提示。随着经营性贷款利率的持续下滑,一些“贷款中介”利用“利率低”“期限长”“放款快”的噱头,诱导消费者通过“过桥资金”提前结清房贷,再转而办理“信用贷”或“经营贷”以偿还过桥资金,从中牟取高额的中介服务和资金过桥费用。
违规转贷潜藏四大风险
辽宁银保监局明确指出,违规转贷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存在四大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经营贷风险:经营贷是专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设计的贷款产品。若借款人伪造经营资料骗取贷款,将面临刑事责任。此外,经营贷严禁用于购房或偿还其他渠道的房款,违规使用将导致贷款被提前收回。
信用贷风险:信用贷因无需抵押物,申办流程简便,放款速度快而受到青睐。然而,其利率通常较高,增加了还款负担。若无法按时偿还,将产生高额罚息和逾期还款记录,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
财务风险:在提前结清房贷并重新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消费者可能被中介诱导或强制使用过桥资金,并支付高额的费用。这些费用可能使实际综合成本超过银行房贷利率,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部分贷款中介在获取消费者贷款信息后,可能未经允许就向他人泄露或出售信息,甚至骗取贷款,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应警惕不法中介陷阱
近段时间,“提前还房贷难”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分析认为,存量房贷利率高于新增房贷利率、理财市场收益下滑以及年终奖发放等因素导致提前还款人数增加,还款难度也随之上升,为不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银保监会此前已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推介的“房贷转经营贷”背后的风险隐患,并建议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建议购房者理性判断是否提前还贷
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从还款方式来看,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前期偿还本金多、利息少,因此提前还款更为划算;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前期偿还利息多、本金少,若还款已过半,则无需考虑提前还款。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购房者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和未来支出情况,理性判断是否提前还贷。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