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不动产“带押过户”政策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并逐步成为一项常态化服务。该政策将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满足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需求。

不动产“带押过户”政策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并逐步成为一项常态化服务。3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自然资源部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深化探索不动产“带押过户”工作,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其他市县拓展,实现地域范围、金融机构和不动产类型全覆盖。

实行不动产“带押过户”后,卖方无需筹集资金归还旧贷款,即可完成过户、再次抵押和发放新贷款等手续,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贷款的有效衔接,显著节省交易时间,降低交易难度和成本。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的100多个地市实践开展了“带押过户”,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理模式,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不动产“带押过户”是指根据《民法典》规定,已经抵押的不动产在买卖转移时,无需提前归还旧贷款、注销抵押权,即可完成过户、再次抵押和发放新贷款等手续。这一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已抵押不动产买卖转移过程中需要先筹集资金归还贷款、办理不动产抵押注销等繁琐流程的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自然资源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积极做好“带押过户”工作。要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其他市县拓展;要推动同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率先实现,并逐步向跨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要推动住宅类不动产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工业、商业等类型不动产拓展,实现地域范围、金融机构和不动产类型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带押过户”服务。

《通知》要求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业务系统协同,推进登记金融系统融合,优化工作流程,实时共享信息,精简办事材料,努力实现登记、贷款、放款、还款无缝衔接,切实便民利企。同时,鼓励建立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协同机制,进一步探索不动产登记机构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总对总”业务和系统对接方式。

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继续向银行金融机构延伸登记服务端口,实现预告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合并办理,全面应用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支持“带押过户”网上办、高效办。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围绕“带押过户”贷款业务新特点,建立健全对应的服务制度,加快贷款业务流程改造,完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目前,全国共有15个省份的100多个地市探索开展了不动产“带押过户”,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办理模式:新旧抵押权组合模式、新旧抵押权分段模式和抵押权变更模式。这些模式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能够保障买卖双方及银行权益,获得了企业群众一致认可。

以浙江为例,自今年1月11日全面部署推出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新模式以来,浙江全省11个地市均已落地二手房“带押过户”政策,69个县域已经常态化提供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服务。通过这一政策,二手房交易过户全流程环节由改革前的15个缩减到9个,全流程耗时从改革前的至少30天乃至60天,压缩到最多15天,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

济南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济南市已办理不动产“带押过户”2948笔,日均办理20笔左右,成交总价达36.7亿元,单笔平均交易成本从1.2万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节省直接交易成本3269.7万元。济南市还调整了商业及公积金贷款放款流程,实现了预告登记放款,为实现“用买方新贷还卖方旧贷”、“带押过户”新流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加强登记和金融的协同,在全国推进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不仅可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还可以维护买卖双方、抵押人抵押权人等各方权益,满足企业和群众对财产权高质高效保护的需求。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