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基金市场回暖,权益类产品成主流
AI导读:
新发基金市场11月显著回暖,权益类产品尤其是ETF类产品表现抢眼,中证A500指数系列产品成为最大助力。基金公司各有应对,市场短期或仍将震荡承压,建议保持均衡配置。
华北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近期市场新发产品类型已逐渐从债券基金转向权益产品,尤其是ETF类产品表现抢眼。9月份以来,除A500指数类产品外,其他产品销售平平。但资金正持续向权益市场转移,这一趋势从存量基金的规模变化中也能看出。
11月以来,公募新发市场迎来显著回暖,时隔4个月再次突破千亿元发行量,月平均发行份额也创下近三年新高。至此,公募年内募集资金总规模已超万亿元。与以往发行小高峰依靠债基不同的是,此次回暖主要由股基带动,新发规模占比高达71.01%,创下近十年月度新高。
数据显示,上周各家公募共上报了35只基金产品,其中权益类产品达26只,包括22只指数类产品。这表明,指数产品“挑大梁”的情况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机构布局仍在持续进行。
新发市场火爆,中证A500指数系列成“助力”
尽管市场再次步入震荡调整,但新基金发行市场在11月表现十分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以基金成立日计算,月初以来共有77只新基金成立,总发行规模为1345.03亿元,较上月增长3倍以上。11月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7.47亿元,不仅刷新了年内纪录,也达到了近三年的高点。
本月的大幅回暖主要源于股票型基金,月内新发规模达955.8亿元,占比71.06%,创下近十年月度新高。其中,中证A500指数系列产品成为最大“助力”,近一个月的热度和营销之下,多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拉高了当月的发行平均值。月初以来已有30只中证A500指数系列产品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过926亿元。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的数量和总份额已经双双突破整数关口,分别达到1003只和1.02万亿元。若后续产品公布募集规模,本月的发行成绩还将进一步提高。
对比来看,今年的3到6月也迎来了基金发行的小高峰,但此前的发行规模主要由债券型基金撑起。而本月,权益类产品成为发行主力。
基金公司应对市场变化,各有策略
面对基金新发市场的变化,各家基金公司如何应对?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人士处了解到,拥有ETF等被动产品的公司近来大多在加班加点做材料,积极上报新产品。而拥有中证A500指数类产品的基金公司也在持续“卷”A500指数产品,发行结束后会以持营为主。
对于没有指数和ETF产品的公司来说,新发产品布局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产品会比较谨慎。据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预计年底将发行一只固收类的发起式产品。还有部分基金公司目前暂时没有产品新发计划,一直在对存量基金进行持续营销。
业内人士分析称,新基金的发行量是反映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场低迷时期,投资者偏好求稳,波动较小的固收类产品更受欢迎。而如今市场好转,权益类尤其是指数产品就更受欢迎。基金公司本身也会有预期,营销重心和产品布局会围绕市场变化而作出一定改变。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表示,国内市场前期已充分定价政策的乐观情形,预计市场短期或仍将震荡承压。他建议短期对国内权益仍维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保持均衡配置,并关注具有较强业绩支撑、低估值的大盘价值股以及黄金、军工和粮食能源等板块。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