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金融监管局加大力度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包括福建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发布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题,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财联社11月22日讯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大量就业,亟需金融业给予更多支持。近期,多地金融监管局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大力度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11月22日上午,福建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称,正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截至11月中旬,福建省已走访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次,其中10379户申请融资,4516户获得授信110.19亿元,4317户获得放款75.62亿元。同时,福建金融监管局已建立省级横向联动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在监管端和银行端分别成立“省、市、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现94个县区全覆盖。

此外,福建金融监管局还采取措施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通过综合运用现场检查、调查等方式加强监管,积极推进200亿元福建省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贷、技改贷落地。同时,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机制,初步收集120个黑名单,强化多部门联合治理。截至10月末,辖区银行业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另外,福建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围增效”。自9月无还本续贷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型企业以来,福建辖区银行机构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1.6万户、241.7亿元。

不仅福建,近期多地金融监管局也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如山东、贵州、新疆、青海、山西、云南、吉林、河南等地,均发布了相关政策措施,并介绍了最新进展。其中,贵州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动员部署视频会议,青海金融监管局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山西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明确职责定位,云南金融监管局提出三方面措施,吉林金融监管局召开座谈会加快推进机制落地,新疆金融监管局推动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河南金融监管局则快速推动机制落地实施,并研究制定专项举措。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加强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贷效率等措施,各地金融监管局正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效,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