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旨在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通过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方面的升级,推进5G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

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正通过泛在连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近日,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旨在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该《升级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包括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旨在通过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推进5G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工信部表示,5G规模化应用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5G应用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5G信号的开通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巡检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可通过大屏幕随时了解保护区情况。在地下500米采矿施工现场,借助5G数字化平台,地面工作人员可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生产。据测算,5G商用五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

截至2024年9月,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408.9万个,实现了“乡乡通5G”,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过4.5万个,5G融合应用标准数量超100项,5G行业终端进网产品数量超700款,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为持续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工信部研究出台了《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5G规模赋能成效凸显,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为实现这些目标,《升级方案》部署了应用升级、产业升级、网络升级和生态升级四方面主要任务。

在应用升级方面,将加速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三大类应用提质扩面,推动5G应用向智慧海洋、数字体育、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在产业升级方面,将提升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关键环节供给能力,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在网络升级方面,将提升全场景服务能力。在生态升级方面,将凝聚地方、企业、平台等主体创新合力,建设5G应用规模发展城市,打造5G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工信部还发布了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包括青岛、南京、武汉、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广州、沈阳、成都等首批十大试点城市,将发挥“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设施、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优势,服务地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工信部表示,将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升级”,系统推进5G规模化应用相关工作,加速实现5G应用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支撑新型工业化和信息通信业现代化,为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