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无货源店铺”乱象频发,多方共治维护良好生态
AI导读:
随着电商平台的繁荣,无货源店铺乱象频发,消费者和创业小白深受其害。电商平台已出台整治措施,但乱象仍在持续。业内专家呼吁多方共治,维护电商平台的良好生态。
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全面线上化,电商平台在近几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中国消费者报指出,网络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2023年电商消费维权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众多电商消费维权案例中,“无货源店铺”问题尤为突出,持续引发消费者不满。这类店铺通常指商家在售商品无现货,且未获货源方授权,直接搬运商品信息,待消费者下单后,再到货源平台下单赚取差价。
尽管各大电商平台已明令禁止“无货源店铺”,并发布相关治理公告,但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无货源店铺”的纠纷依然屡见不鲜。不少电商消费者及创业新手纷纷表示,被“无货源”模式所坑害。
例如,有消费者投诉称,在抖音某店铺购买的女装,价格高达258元,却收到来自拼多多商家的发货短信,提示商品价格仅为57.54元,价差接近5倍。类似案例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有所发生,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
此外,“无货源店铺”不仅坑害消费者,还诱骗创业小白。不少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以“零基础、低成本、不囤货”等诱人说辞,吸引想要创业的人。然而,这些创业者在购买课程后,往往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被割“韭菜”。
针对“无货源店铺”现象,业内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商家缺乏足够的供应链资源或管理能力,为追求利益而采取虚假宣传或搬运其他平台信息的方式销售商品。电商平台应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审核监督,确保商家有稳定的供应链资源和能力。
同时,多个电商平台已出台整治措施,包括抖音、小红书、淘宝等在内的平台均已发布关于“无货源店铺”的专项治理公告,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罚。然而,“无货源店铺”乱象仍在持续,需要电商平台、消费者、监管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电商平台的良好生态。
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无货源模式虽然省事,但无法控制供应链和售后,促使很多卖家自己去布局供应链。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则认为,电商平台应鼓励商家自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维护电商平台的良好生态。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