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唱衰”论可休矣:新能源汽车向新转型势不可挡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国产电车面临的舆论压力,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下滑是偶发现象,欧美产业政策摇摆和车企动态调整转型策略并未改变全球汽车业向新转型的大方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得到认可,正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引领全产业链全流程的更新与颠覆。
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出现环比、同比双降,加之欧美产业政策摇摆不定、跨国车企电动化进程迟滞,一时间,“国产电车危了”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这些“唱衰”新能源汽车的言论不过是基于偶发数据和误读,全球汽车业向“新”转型的大方向并未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4万辆和47.7万辆,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然而,这一现象在春节所在月份并不罕见,且受春节假期影响,有效工作日减少,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尽管如此,2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仍保持在30.1%的高位,且综合1至2月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保持高增长。
关于“欧盟撤销禁燃令”和“汽车巨头正在退出电动车”的言论,均为误读。欧盟并未暂停或撤销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而只是强调技术的开放性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虽然动态调整其转型策略,但并未放弃电动化转型,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维护盈利能力的考虑进行调整。欧洲汽车业的转型方向并未改变。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不应盲目跟随欧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锻造出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产业创新的能力、危中寻机的能力以及快速转换跑道并领先的能力。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能力正在得到更多认可,不断涌现的“黑科技”和速度优势令跨国车企望尘莫及。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运行数十年的车型研发规则,引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全流程的更新与颠覆。这才是汽车业“全面向新”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唱衰”国产电车之论纯属无稽之谈。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