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汽车组装线上展现细腻操作能力,优必选等企业引领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加入,资本涌入推动产业链逐步完善,但仍面临技术、成本、应用场景等挑战。


优必选近日公布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能在汽车组装流水线上熟练参与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等工作,展示了其细腻的手工操作能力。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进入生产和日常生活。

2023年,工信部及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使其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同年12月29日,优必选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并以Walker S作为上市仪式的敲锣机器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优必选已开始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切入点,同时也在人工智能教育、智慧康养等领域布局。

光大证券分析师指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替代部分重复性岗位,对于解决人力成本提升、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有重大意义。同时,工厂实训有助于人形机器人找到与现实环境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加快落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优必选创始人周剑表示,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商用服务场景将最快应用,而家庭场景则最具潜力。

除优必选外,小米、小鹏、科大讯飞等上市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时,初创企业如逐际动力、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等也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巨额资金支持。2023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共获得超过19亿元的融资。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包括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在内的关键环节均有中国企业布局。以奥比中光为代表的3D视觉感知技术企业,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关键的视觉传感器。此外,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也刺激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然而,行业高速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等。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建议依托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并充分利用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降低人形机器人使用成本。同时,拓展下游应用场景范围,搭建应用生态集聚平台,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普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