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领域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洗牌加速
AI导读:
大模型厂商纷纷调整定价策略,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洗牌加速,初创公司面临资金压力,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用户短期受益,应用层创业公司迎来利好。
继“百模大战”之后,大模型市场或将迎来“百模价格战”。近期,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智谱AI等国内大模型厂商纷纷调整旗下产品的定价策略,掀起了一场大模型领域的价格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新兴技术,大模型在经历了一年的技术狂飙后,算法更新与模型能力提升逐渐放缓。为了推动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一些厂商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优化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成本上。然而,在大模型成本高企、商业模式尚未得到验证的背景下,价格战不仅加速了实力较弱企业的退出,也让一些专注于模型能力的初创公司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业界担忧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价格战愈演愈烈,多家大模型厂商相继宣布降价。5月21日,阿里云宣布对通义千问的多款模型进行大幅降价,其中对标GPT-4的主力模型Qwen-Long的输入价格降幅达97%,输出价格降幅达90%。随后,百度跟进,宣布文心大模型的两款主力模型全面免费。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也推出了低价策略,推动大模型从“以分计价”进入“以厘计价”阶段,声称已击穿行业最底价。此后,这一最底价被接连击穿,价格战火药味愈发浓厚。
技术进化与商业提速共同驱动了大模型价格战。随着技术进步,大模型厂商在算法优化、算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能够以更低成本提供服务。同时,市场层面,价格战的核心目的是抢占市场、争取用户,加速商业化进程。通过降价或免费策略,大模型厂商能够吸引大量企业和开发者对API的调用,增强粘性,提升品牌知名度,培养和完善AI应用的生态系统。
然而,价格战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一些产品成熟度不高、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可能在价格战中被淘汰。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若未能获得更多融资支持,在陷入价格战后将更加被动。此外,虽然价格战短期内对用户有益,但长期来看,需要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免拖累大模型技术的进步。
尽管如此,价格战也为应用层的创业公司带来了利好。大模型调用成本的大幅降低有利于创业公司加快创新步伐,开发出更多商业化的大模型应用,促进大模型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价格战将推动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化落地。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