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Manner咖啡店员争执事件火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公众对咖啡师工作情况的关注。事件背后折射出咖啡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包括竞争压力、成本压力以及员工管理等问题。

近日,一段发生在Manner咖啡店内的争执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6月16日,一顾客因要求提前制作饮品与店员产生争执,店员情绪失控,将咖啡粉泼向顾客并挑衅道,“你投诉呀”。

6月20日,Manner品牌方回应称,涉事店员已被辞退,并表示将严肃处理此事。据界面新闻了解,争执起因系顾客希望店员提前制作饮品,因表示“快迟到了”,而店员建议“帮您退单”,顾客认为店员态度不佳,从而引发争执。

此外,另一段监控视频也显示,另一家Manner门店内,有顾客因等待时间过久而抱怨,店员同样提出退单建议,却同样引发顾客不满和争执。这些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Manner咖啡师工作情况的关注,也折射出咖啡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

据一位华东地区的Manner咖啡师透露,Manner会根据门店业绩分配人手,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门店只派一名员工,需承担理货、制作咖啡、点单、清洗等全部工作。若以单杯价格15元计算,该员工一天需制作333杯咖啡,平均制作时间仅为2.7分钟。同时,Manner的后台小程序在非营业时间也不会关闭,导致咖啡师在早上开门时面临大量订单。

相比之下,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咖啡门店内店员总数通常在3-4名,且有较明确的分工。此外,Manner对顾客投诉的处理方式也令员工承压,累计三张投诉单就会被辞退,导致员工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表示,Manner延续了街边小店起家以来的模式,门店面积小,人员也少。然而,中国咖啡行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竞争高度白热化,企业面临毛利率极度压缩、成本高企的问题。因此,行业内需要在成本压力下进一步降本增效,比如借助数字化手段运营门店。

但品牌们还需要通过疯狂扩张规模来杀出重围,导致员工工作量指数级上升。具体到Manner而言,其坚持使用半自动咖啡机,相比瑞幸等用全自动机器的品牌,员工工作量更重。同时,Manner已加快扩张步伐,去年10月开出第1000家门店,并宣告出2000家店的目标。

然而,这样的工作强度却并没能换来理想的薪资水平。据上述Manner受访咖啡师透露,即便是在一线城市,Manner的咖啡师月薪也基本约在5000元,且需要随时听从公司派遣去往任意门店工作,排班时长由公司掌握。同时,由于缺乏更加合理的带教制度,Manner也难以留住员工。

事实上,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扩容,咖啡师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品牌如何管理员工,并在运营效率、食品安全、顾客体验以及员工自身权益等诸多方面找到平衡,实属不易。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则会造成一线咖啡师与顾客之间的矛盾,最终受损的还是品牌本身。

(图片为相关事件视频截图及咖啡店内情况)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