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创投十七条提出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与优化退出政策,解决创投行业“退出难”问题,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并购重组和S基金市场发展,为创投机构提供更多融资选择和流动性解决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发布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业内简称“创投十七条”),该政策在创投界引发了广泛热议。政策围绕创投的“募投管退”全链条,提出了十七条具体措施,其中第五部分重点聚焦于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与优化退出政策。

  受访的多家创投机构均表示,退出环节是创投“募投管退”链条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创投机构能否为有限合伙人(LP)创造回报,并进而影响LP是否愿意成为“耐心资本”来支持创业公司的长期发展。然而,近年来受境内外IPO放缓、退出渠道有限等多重因素影响,“退出难”问题愈发凸显,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再循环构成了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难题,“创投十七条”明确提出要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充分利用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等平台功能,同时拓宽并购重组等退出渠道。对于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科技型企业,政策将建立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的绿色通道,并提升北交所发行审核效率。此外,政策还将落实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确保外币创业投资基金的顺畅退出。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指出,退出难题一直是创投行业的最大痛点。尽管IPO并非创投最大的退出通道,但其却是收益最高的方式。因此,稳定且有预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于创投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创投行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而创投通过二级市场退出则构成了行业闭环的关键一环。

  在优化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政策方面,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除了传统的IPO和并购退出外,证监会还在积极推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等工作。

  数据显示,受国内IPO市场阶段性遇冷影响,并购已成为创投机构关注的重点退出方式。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其中回购、转让及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均实现同比增长。预计2024年,并购退出将成为VC/PE机构主流的退出路径之一。近日推出的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进一步突出了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部分创投机构还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推动并购重组的发展,取消部分行政许可事项,优化重组上市监管要求,并出台定向可转债、并购专项债等资金配套规则,以提供更多融资选择。同时,也有机构建议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并购市场发展,提高并购作为退出渠道的效率和吸引力,并推动S基金市场的发展,为VC/PE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