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政策调整:集中供地制度迎升级
AI导读:
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要求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批次公开未来拟出让地块的详细清单,且每次公开时间段不少于3个月。此举标志着实施了两年的土地出让“两集中”制度正在调整,由集中供地的1.0版升级到2.0版,以精细化、透明化供地稳定市场预期。
2月2日,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流出,要求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分批次公开未来拟出让地块的详细清单,且每次公开的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为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灵活发布出让公告,并有序组织出让,确保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全部推出。
该《通知》由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于2022年12月8日印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证实了其真实性。某东部省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已接到通知,并作出相应安排。
此《通知》标志着实施了两年的土地出让“两集中”制度正在调整。虽然各地仍需集中发布土地出让信息,但不再要求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根据《通知》,各地应于每年四季度启动编制下一年度的供地计划,最迟于3月底前公开。在计划编制中,住宅用地近三年年平均交易量及对应的住宅建筑面积将成为测算下一年度供地计划总量的重要参考,而原有规定是基于最近5年的交易量进行测算。
此外,《通知》还强调,对于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对于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将严格压缩计划规模,甚至暂停供地。
自然资源部还要求大城市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并在供地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但不再强调“占比不低于10%”。同时,各地需增加优质地块供应,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的集中供地制度主要在22个城市试点,而此次《通知》覆盖所有城市,由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2021年初,自然资源部推出“两集中”供地政策,旨在减少土地公开出让过程中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防止市场竞争因信息缺失而受影响。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和行业流动性受限,该政策实施两年来,除首批次外,多个批次土地交易均较为冷淡。部分城市甚至表达了不再实施集中供地的诉求。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此次调整是集中供地制度的升级,从应对开发商加杠杆炒地的1.0阶段,转向应对精细化、透明化供地的2.0阶段。他强调,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不应因市场低迷而退出。在供应过剩且区域差异大的情况下,必须做出供给侧改革,通过更为精细的供应来稳定市场预期。
2023年2月2日,成都市中心城区已发布4月底前拟出让的住宅用地明细清单,共涉及35宗住宅用地,总面积达1935.6亩。
(文章来源:21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