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辽宁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随着经营性贷款利率下降,一些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面临经营贷、信用贷、财务和个人信息泄露四重风险。建议购房者理性判断,不可盲目跟风。

辽宁银保监局近日发布了关于提前还贷或转贷的重要风险提示。随着经营性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一些“贷款中介”以低利率、长期限和快速放款为诱饵,诱导消费者通过“过桥资金”提前结清房贷,再办理信用贷或经营贷来归还过桥资金,从中谋取高额的中介服务和资金过桥费用。

辽宁银保监局明确指出,消费者若选择违规转贷,将面临四重风险,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首先,经营贷风险在于,若借款人伪造经营资料获得贷款,将涉嫌骗贷,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此外,经营贷不得用于购房或偿还其他渠道的房款,违规使用将面临贷款被提前收回的风险。其次,信用贷风险表现在利率较高,增加了还款负担,且逾期将产生高额罚息和不良征信记录。第三,财务风险方面,消费者在提前结清房贷和重新申请贷款过程中,可能被中介诱导或强制借用过桥资金,导致实际综合成本超过银行房贷利率。最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不容忽视,部分贷款中介在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可能泄露或出售这些信息,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近期,“提前还房贷难”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分析认为,存量房贷利率高于新增房贷利率、理财市场收益持续下降以及年终奖发放等因素导致提前还款人数增多,不法操作也由此有了可乘之机。去年12月,银保监会已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推介的“房贷转经营贷”背后的风险隐患。

业内人士建议,购房者是否提前还房贷需理性判断,不可盲目跟风。例如,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前期偿还本金多、利息少,提前还款会更划算;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前期偿还利息多、本金少,若还款已过一半,则可不考虑提前还款。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购房者应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和未来支出情况,做出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