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销售市场成交回升,土地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多家机构数据显示,重点房企拿地总额降幅大幅收窄,投资积极性回升。多地优化集中供地政策,预计核心城市首轮土拍热度将上升,土地市场大概率呈现点状回暖趋势。

随着销售市场的逐步回暖,土地市场也迎来了积极的变化。来自多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月份重点房企的拿地总额同比仍有所下降,但降幅已大幅收窄,房企的投资积极性也有所回升。

中指研究院和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百强房企的拿地总额同比下降了16.2%,降幅较上月收窄了13.2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50家代表房企的拿地总额同比下降了29.9%,但降幅同样较上月大幅收窄。这表明,在政策宽松和销售回暖的背景下,房企的投资意愿正在逐步恢复。

近期公布的2023年首批拟供住宅用地清单也透露出土地市场的积极信号。多地集中供地政策已得到优化,供地出让时间跨度拉长,同时优质地块占比较高。这一变化为房企提供了更长的时间进行市场判断,有助于缓解因资金压力带来的投资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优化集中供地政策后,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将进一步提高,房企将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土地供应现状,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预计在政策宽松、销售回暖以及优质地块的加持下,接下来核心城市的首轮土拍热度将较2022年有所上升,未来的土地市场大概率会呈现点状回暖的趋势。

从拿地企业来看,头部国央企和优质区域型民企依然是土地市场的主力军。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华润置地、中建国际投资、龙港国资在1-2月的新增货值榜单中占据前三位。同时,部分去年几乎未拿地的民企也开始参拍,如新城、建业等,这释放出土地市场正在逐步复苏的信号。

此外,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据中指研究院统计,1-2月长三角TOP10企业的拿地金额达到280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土地市场正在逐步回暖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经优化了集中供地政策,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均将供地出让时间跨度拉长,并以主城区供应为主,优质地块占比较多。这一变化为房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销售市场的回暖和政策的放宽,土地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未来,在政策宽松、销售回暖以及优质地块的加持下,土地市场有望继续呈现点状回暖的趋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