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抢注商标,多家私募遭遇“李鬼”困扰
AI导读:
多家头部私募因商标被“莆田系”个体工商户提前抢注,面临无法使用公司简称作为公众号名称的困境。业内警示此类行为或存误导投资者风险,私募管理人需及时澄清并告知投资人相关风险。
摘要:【“李鬼”频现,“莆田系”个体工商户抢注商标,化身“百亿私募”?多家头部私募遭遇商标困扰】记者深入采访发现,部分知名私募因商标被个体工商户提前抢注,面临无法使用公司简称作为公众号名称的困境,需通过法律途径或协商寻求解决。业内人士警示,此类行为或存误导投资者风险。
近日,多家头部私募遭遇商标难题。微信公众号查询结果显示,“诚奇资产”“呈瑞投资”等公众号的注册主体并非市场熟知的、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机构,而是“莆田系”个体工商户。有私募人士透露,部分私募管理人的公众号因商标问题被举报,如深圳诚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公众号被系统强制更名为“未命名公众号”。
据记者了解,部分头部私募因商标被个体工商户提前注册,导致无法使用公司简称命名公众号,需通过法律手段或协商沟通争取商标使用权。业内人士指出,不排除一些个体工商户借此获利甚至误导投资者的可能,私募管理人应及时澄清并告知投资人相关风险。
“百亿私募”名不符实
记者查询发现,名为“莆田市荔城区海报电子产品商行”的个体工商户将其新注册的公众号更名为“诚奇资产”,并发布多篇与私募和股市相关的文章。公开资料显示,真正的诚奇资产为深圳诚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规模超百亿元,而该个体工商户并不具备私募展业资格。
同样,名为“莆田市荔城幻境电子产品商行”的个体工商户也将公众号更名为“呈瑞投资”,简介为“欢迎关注呈瑞投资官方公众号”。而真正的呈瑞投资为上海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规模在50亿至100亿元之间。此类行为极具误导性。
商标注册问题亟需重视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此类情况通常是因为个体工商户先申请与私募公司名称相关的商标,再将商标授权给自己使用,从而认证与私募公司简称相同的公众号。私募管理人需通过法律途径和沟通协调获得商标使用权,方能继续使用公司简称命名公众号。
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指出,私募基金若未注册商标,可能面临法律和商业风险。一旦侵犯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权,将承担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同时,未注册的商标难以获得法律保护,品牌可能被模仿或滥用,影响形象和信誉。因此,私募管理人应尽早申请商标注册。
警惕误导投资人风险
沪上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需警惕个体工商户出于误导投资人或迫使私募出钱买商标等目的进行举报。私募管理人应及时处理并告知投资人相关风险。
近年来,私募行业“李鬼”频现,极易误导投资人。例如,东方港湾创始人但斌曾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盗用其个人信息创建社交账号进行不法活动。九坤投资也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名义进行非法荐股活动。多家知名私募机构此前均曾发布过类似的“打假”声明。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人应仔细甄别相关账号的注册主体,密切关注私募发布的相关公告,加强与私募机构的沟通,避免被“李鬼”误导。同时,私募机构应重视商标注册情况,及时检测出与自身重名和具有相似名称的账号,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莆田系”个体工商户抢注商标,化身“百亿私募”现象剖析)
(责任编辑:137)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