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面对国际竞争,国资国企通过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未来,国资国企将引领科技创新,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型体制机制,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国际力量对比显著变化。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拥有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应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和禀赋,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应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驱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同时,它能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多方位保障,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持续赋能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国际秩序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显著优势,包括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技术储备等。

国资委明确表示将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改革高地”,推动中央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未来,国资国企将引领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型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开新空间。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国家战略使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至关重要。要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同时,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外,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通过专业化整合、战略性重组等方式,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本文为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揭榜挂帅”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诚通证券研究所李宗光、钟山;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