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研发新型磁性材料,或冲击中国稀土行业地位
AI导读:
剑桥大学科学家研发出无需稀土金属的新型磁性材料,可能替代稀土永磁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对中国稀土行业构成潜在冲击。
据最新媒体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无需稀土金属即可制造的新型磁性材料,这对于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给中国稀土行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挑战。
剑桥科学家发现新型磁性材料制造方法
据相关报道,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与奥地利合作伙伴共同发现了一种制造铁-镍(Tetrataenite)新型磁性材料的新工艺。根据剑桥大学发布的研究论文,这种材料有望成为稀土永磁材料的替代品。
据中国科学院此前的资料显示,Tetrataenite由50%的铁和50%的镍组成,其原子排列呈规则的周期性晶体结构,能产生硬磁效应,即磁化方向稳定,磁性能接近稀土磁体。
此前,Tetrataenite主要通过实验室非商业化方法制造。然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通过添加常见元素磷,有望实现Tetrataenite的批量生产。
目前,研究人员正与主要磁铁制造商合作,评估Tetrataenite在高性能磁铁中的适用性。
中国稀土行业面临潜在冲击?
若剑桥大学研发的这种生产工艺能在商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可能会取代稀土永磁在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领域的应用,从而对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目前,中国占全球稀土供应量的80%以上。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的格里尔(Lindsay Greer)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他在论文中指出,尽管其他地区也存在稀土矿床,但采矿作业极具破坏性,且对环境影响大,同时高度依赖某些国家。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无需稀土的替代材料。
随着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持续增长。美国总统拜登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支持提高稀土产量,欧盟外交部门本月也表示,欧盟应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包括稀土金属的供应链。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