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一充电接口法案获批,苹果回应将遵守
AI导读:
欧盟统一使用充电接口的法案获得欧洲理事会批准,规定2024年起欧盟内销售的手机等设备必须统一使用Type-C接口。苹果高管回应称将遵守当地法律。此举将影响苹果Lightning接口的使用,市场热议iPhone 15是否会弃用Lightning接口。
近日,欧盟关于统一使用充电接口的法案正式获得欧洲理事会批准,引发了广泛关注。苹果公司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Greg Joswiak对此作出了正式回应。
北京时间10月26日,Greg Joswiak在活动中明确表示:“显然我们必须遵守,别无选择,就像我们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那样,苹果将遵守当地的法律。”
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批准了法案,规定自202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手机、平板、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必须统一使用Type-C充电接口,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可以选择是否购买充电器。笔记本电脑则享有40个月的宽限期。
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Jozef Síkela指出,家中常有多个充电器,寻找合适的充电器颇为麻烦,且这些充电器每年产生11000吨电子垃圾。统一充电器不仅能节省时间和金钱,也有助于减少电子垃圾。
据欧盟理事会公告,该法案经欧洲议会主席和理事会主席签署后,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在公布后20天生效,新规将在生效24个月后开始实施。
欧盟方面介绍,2020年,欧盟消费者购买了约4.2亿台电子设备,每人平均拥有三个充电器,但38%的消费者报告称,由于没有兼容的充电器,他们在为设备充电时遇到了问题。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9月23日提出了通用充电器的提案。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充电接口有Lightning、Type-C和Micro USB,其中Lightning是苹果产品的专用接口。根据欧盟新规,Lightning将不再适用于欧盟市场,苹果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
Type-C(USB-C)接口具有正反插、双向传输、速度快、小尺寸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Type-C在几乎所有方面都优于Lightning,且可兼容许多非苹果设备,拥有更快的数据传输和充电速度。目前,安卓平台已基本完成Type-C接口的统一,仅剩苹果仍使用Lightning接口。
自iPhone5于2012年9月上市以来,Lightning接口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苹果生态的重要一环,并通过MFi计划为苹果带来收入。若Lightning接口在欧盟市场被禁用,苹果这部分收入将面临流失风险。
在欧盟提出该提案时,苹果是主要反对者,认为该规则会限制创新,最终伤害消费者。然而,面对新规,Greg Joswiak表示:“我们必须遵守。”但他同时透露出不情愿,认为如果政府没有严格规定,将对环境和客户更有利。
市场正在热议,在欧盟新规下,计划于明年推出的iPhone 15是否会弃用Lightning接口。Greg Joswiak拒绝透露iPhone何时将停用Lightning接口。
面对这一挑战,苹果如何应对?分析认为,苹果可能推出“欧盟特供版”产品,或加速推进无线充电以避开接口限制。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这一新规对苹果将产生重要影响,且欧盟的动作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作用,这是苹果需要应对的更深一层压力。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统一产业标准与创新抑制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核心在于产业生态格局。太盟投资分析师李培培也表示,标准化可以降低资源浪费,提升产业效率,引导上下游企业聚焦于攻克更核心的软硬件系统创新。
统一接口提案在欧盟已讨论了十多年。当地时间10月4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该法案,要求统一便携智能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投票结果为602票赞成、13票反对、8票弃权。
欧洲议会议员亚历克斯·萨利巴表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往往最好和最实用,该方案每年将减少数千吨电子垃圾,促进旧电子产品的再利用。
欧盟竞争事务负责人玛格丽特·韦斯塔格尔指出,该新规预计每年可节省至少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减少大量过时充电器。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预计苹果公司将是受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新规将迫使苹果放弃Lightning接口,改用Type-C接口。然而,这也可能推动消费者购买使用Type-C接口的苹果新产品。
此前,欧盟多次要求欧洲各国立法统一手机Type-C接口,该提案已讨论了10多年。苹果一直是该法案的最大反对者,认为该法案扼杀了创新。苹果曾表示,10亿台苹果产品都搭载Lightning接口,一旦强迫采用Type-C,可能会产生更多电子废物,与欧盟的环保初衷不符,也不符合苹果的创新气质。
(文章来源:21财经)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